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

學習日文進度記錄 3/16 總結

该文档是日文课程逐字稿,涵盖课程安排、日文基础知识教学、词汇与会话练习等内容。课程旨在帮助零基础学员逐步掌握日文的发音、书写、词汇和基本会话技能,培养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。

  1. 课程安排与注意事项
    • 课程设置:本期课程包含读本课和绘画课,分别由不同老师授课。读本课使用《从零开始学日语》等教材,前几周重点学习该教材,之后会衔接另一本教材;绘画课使用《生活日本语教室》教材。
    • 上课时间:3 月 16 日开课,至 7 月 6 日期末考,中间有三次放假(4 月 6 日、5 月 18 日、6 月 29 日) 。
    • 考试安排:期末考在 7 月 6 日,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由老师规定,可能提前一周通知。
    • 其他事项:请假需发电子信告知老师,请假和缺课会算时数,应控制在总时数的五分之一(约两周多)以内 ;停车可在总务处申请,不同时段收费标准不同;课程资料会统一留存,结税后发还。
  2. 日文基础知识教学
    • 日文的起源与特点:日文最初只有声音没有文字,在隋唐时期,日本派遣学习僧到中国学习,通过抄经文等方式,借鉴汉字发展出自己的文字系统,包括平假名(源于草书)、片假名(源于楷书部首) 。此外,日文中还会同时出现汉字、平假名、片假名和罗马字,一个句子中可能包含多种表记。
    • 50 音图学习
      • 清音部分:50 音图实际包含清音、浊音、半浊音、长音、促音、鼻音等,通常所说的 50 音一般指清音部分,但实际不足 50 个。日语有 5 个元音(あ、い、う、え、お ),发音时声带震动。
      • 发音规则:以元音为基础,与无声子音拼音,如 “か(ka)、き(ki)、く(ku)、け(ke)、こ(ko)”。
      • 特殊音节:包括鼻音、促音、长音。促音像一拍休止符,长音则把音拉长,如唱五线谱时的两拍。
      • 发音练习:通过绕口令、唱卡拉 OK 等方式练习发音,如 “あいうえお、かきくけこ、さしすせそ……” 。
    • 文字书写: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字形与中文汉字有一定关联,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,保持字的平衡和规范性 。
  3. 词汇与会话学习
    • 基础词汇: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日常词汇,如数字(0 - 10)、家庭成员(丈夫、妻子等,但日文中意思与中文有差异)、交通工具(汽车、火车等,日文中对应不同词汇和发音) 。
    • 自我介绍:“初めまして、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”(初次见面,请多关照),介绍自己姓氏时,在姓氏后加 “です” 。
    • 介绍他人:“紹介します”(我来介绍一下),根据对方身份和场合,可在 “紹介” 前加 “ご” 表示尊敬。介绍时使用指示代名词,如 “こちらは…… さんです”(这一位是…… 先生 / 小姐) 。
    • 常用表达:“お願いします”(拜托了)、“ごめんください”(打扰了) 。


五十音教学的内容,五十音作为日语学习的基础,包含清音、浊音等多种发音类别,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。此次教学旨在帮助学员全面掌握五十音的发音、书写和应用,为进一步学习日语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  1. 五十音的构成与概念
      • 包含内容:真正的五十音内容涵盖清音、浊音、半浊音、长音、促音、鼻音等,还涉及拗音、重音等知识。一般所说的五十音常指清音部分,实际并非正好 50 个音。
      • 名称由来:日语有 5 个元音(あ、い、う、え、お ),按照 10 行排列,5 乘以 10 得到 50,故而称为五十音。
    2. 元音的发音与特点
      • 发音示范:详细讲解了 5 个元音的发音方法。其中,“う” 音为扁唇音,区别于中文和英文的圆唇 “u” 音,发音时嘴唇往旁边拉,可通过微笑着对人说 “嗯” 或念英文 “Whisky” 来找到嘴型 。
      • 发音原理:发音时,先吸空气进入鼻腔,再经口腔、气管进入肺脏。说话时,肺脏压缩空气逆向行驶,通过声带震动发声,同时口腔中的舌头、牙齿、嘴唇共同制造障碍空间,从而发出不同声音。元音发音时,声带会震动,可用手指放在喉结位置感受 。
    3. 清音的拼音与书写
      • 拼音规则:以元音为基础,与无声子音进行拼音。例如,“か” 由无声子音 “k” 和元音 “あ” 拼成,发音为 “ka”;“き” 由 “k” 和 “い” 拼成,发音为 “ki” 等 。
      • 书写要点:平假名源于草书,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,保持字的平衡。如 “あ” 的写法,先写一横,再在横的正中间向下画一笔,最后圈起来;“い” 则是简单的两笔 。
    4. 发音练习与技巧
      • 绕口令练习:通过绕口令帮助学员练习发音,增强舌头的灵活性。如 “あいうえお、かきくけこ、さしすせそ……”“山西四射手山西四射手,山手山西射手手山西射手手” 等。
      • 学习口诀:提出学语三大口诀 “耳朵听、勤动口、脸皮厚”,强调学习语言时要仔细听标准发音,多模仿练习,大胆开口表达。同时建议把学习语言当成唱卡拉 OK,跟随老师的发音不断模仿 。
    5. 五十音的段与行
      • 段的分类:按照元音结尾的不同,五十音可分为あ段音(全部以 “あ” 结尾,如 “あ、か、さ、た、な、は、ま、や、ら、わ” )、い段音(全部以 “い” 结尾 )、う段音(“う” 为扁唇音,如 “う、く、す、つ、ぬ、ふ、む、ゆ、る、う” )、え段音、お段音。
      • 练习方法:通过反复练习各段音,帮助学员熟悉五十音的发音规律,为后续学习长音、动词变形等内容做铺垫 。


会话教学围绕日常生活场景展开,从初次见面的自我介绍,到介绍他人,再到数字表达和常用礼貌用语,内容丰富且实用。通过详细讲解、示范和练习,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日语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,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。

  1. 初次见面自我介绍
    • 常用表达:“初めまして、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”,用于初次见面时打招呼,意思是 “初次见面,请多关照” 。其中,“初めまして” 发音为 “ha ji me ma shi te”,“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” 发音为 “yo ro shi ku o ne ga i shi ma su” 。
    • 姓氏介绍:介绍自己姓氏时,一般在姓氏后加 “です”。如姓林,可说 “林です”,发音为 “ha ya shi de su” 。若习惯加上主语 “私は”(watashi wa,我),说成 “私は林です” 也可 。
  2. 介绍他人
    • 介绍动词:“紹介する”(shou kai su ru),表示 “介绍” 。在不同场合,可根据对方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,选择是否在 “紹介” 前加 “ご”(go)来表示尊敬 。对职位比自己高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,加 “ご”,如 “ご紹介いたします”(go shou kai i ta shi ma su );平辈之间则可不加 。
    • 指示代名词:使用 “こちらは…… さんです”(ko chi ra wa...san de su)来介绍他人,意思是 “这一位是…… 先生 / 小姐” 。如 “こちらは空気拉さんです”(ko chi ra wa kuu ki ra san de su ) 。还介绍了一系列指示代名词,如 “こちら”(这一位,近距离 )、“そちら”(那一位,中距离 )、“あちら”(那一位,远距离 ) 。
  3. 数字表达
    • 0 - 10 的说法:0 有三种说法,分别是 “Zero”(英文外来词 )、“れい”(rei )、“まる”(ma ru,1 号音,如 “まるい”,在数字表达中常指圆圈 );1 是 “いち”(i chi );2 是 “に”(ni );3 有 “さん”(san )和 “み”(mi )两种说法;4 是 “よん”(yon )或 “し”(shi );5 是 “ご”(go );6 是 “ろく”(ro ku );7 有 “なな”(na na )和 “しち”(shi chi )两种念法;8 是 “はち”(ha chi );9 是 “きゅう”(kyuu );10 是 “じゅう”(juu ) 。
    • 发音注意事项:部分数字发音涉及气强音和气弱音的区分。如 “いち” 中的 “ち” 是气强音,发音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;当气强音不在单字第一个音位置时,气要收弱,如 “ひとつ”(hi to tsu )中的 “つ” 。
  4. 常用礼貌用语
    • 拜托请求:“お願いします”(o ne ga i shi ma su ),意思是 “拜托了”;“ごめんください”(go me n ku da sa i ),用于进门时打招呼,可译为 “打扰了” 。
    • 不同场景运用:在会话中,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使用相应的礼貌用语,使交流更加自然和礼貌 。


在本次课程中,学员系统学习了丰富的日语单字和实用的句型。单字涵盖数字、日常物品、家庭成员、职业等多个领域,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基础元素。句型则围绕自我介绍、介绍他人、询问信息、表达请求等常见交流场景展开,帮助学员构建起完整的语言框架,实现有效的沟通。这些内容相互配合,有助于学员逐步提升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。

  1. 单字
    • 数字:0(Zero、れい、まる )、1(いち )、2(に )、3(さん、み )、4(よん、し )、5(ご )、6(ろく )、7(なな、しち )、8(はち )、9(きゅう )、10(じゅう )。
    • 日常物品与概念
      • 交通工具:汽车(自动车,じどうしゃ )、火车(汽车,きしゃ )、脚踏车(自転車,じてんしゃ )。
      • 身体部位:脸(顔,かお )、鼻子(鼻,はな )、嘴巴(口,くち )。
      • 动物相关:马(うま )、牛(うし ) 。
      • 娱乐活动:电影(映画,えいが )、跳舞(踊り,おどり )。
      • 学习用品:书(本,ほん ) 。
    • 家庭成员:丈夫(夫,ふう ,在日文中意为坚固耐用,与中文 “丈夫” 含义不同 )、妻子(妻,つま )。
    • 职业相关:老师(先生,せんせい )、学生(学生,がくせい ) 。
  2. 句型
    • 自我介绍:“初めまして、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”(初次见面,请多关照 );“私は + 姓氏 + です”(我是……,如 “私は林です”,我姓林 ) 。
    • 介绍他人:“紹介します”(我来介绍一下 );“こちらは + 人名 + さんです”(这一位是…… 先生 / 小姐,如 “こちらは空気拉さんです” ) 。
    • 询问与回答:“何ですか”(是什么? );“~は~です”(~是~,用于回答事物的属性或身份 ) 。
    • 表达请求:“お願いします”(拜托了 );“ごめんください”(打扰了 ) 。

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

學習日文進度記錄 3/16下

介紹他人

ごめんください 打扰了

ご紹介いたします 我来介绍一下 

こちらは … さんです 这一位是…… 先生 / 小姐


回覆

はじめまして 初次见面

私は … です 姓 …

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致しま 请多关照

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

學習日文進度記錄 3/16 上



目前五十音的部份有學習到

 あいうえお

 かきくけこ

 さしすせそ


在練習的繞口令的方式

あいうえお あいううええお あいううええお あえいうえおあお あいうえお

かきくけこ かきくくけけこ かきくくけけこ かけきくけこかこ かきくけこ

さしすせそ さしすすせせそ さしすすせせそ させしすせそさそ さしすせそ

剛開始還聽不說什麼 仔細聽就了解了




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

美國人的用餐哲學:簡單、快速、實用


美國人的飲食文化講求方便與效率,因此在職場上聊到吃飯話題時,常見的回應也相當直白。一開始,當問到「你最近有吃到什麼特別的料理嗎?」時,許多人只是簡單地回答「沒有」,或是對食物沒有特別的感想。這反映了美國人在日常飲食上並不特別追求新奇,而是以實用為主。

進一步探討「你對食物的要求是什麼?」時,許多美國人更是直接表示:「能吃飽就行了。」這句話充分展現出他們對飲食的務實態度。與某些講究美食文化的國家不同,美國人更看重食物的方便性與飽足感,而非複雜的口味或精緻的擺盤。

當問到「你有推薦的餐廳嗎?」時,答案往往仍然是「沒有喔。」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多以連鎖餐廳、速食店或家常料理為主,並不特別追求去探索新的餐廳。這種態度反映出美國人在飲食選擇上更偏向於習慣性的選擇,而非刻意尋找新的美食體驗。

整體來看,美國人的飲食文化傾向於效率與便利,與某些講究細節與儀式感的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。在美國的職場上,與其討論食物的細膩風味,更常見的是直接了當的回答,展現出一種對於生活的務實態度。

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

吃飯不只是吃飯——香港與中國人的餐桌對話

最近有沒有發現新的好餐廳?
你平常吃飯會選快餐還是正式餐廳?
如果請客,你會選哪種餐廳?



在香港與中國,吃飯不僅僅是填飽肚子,更是一種社交活動,人們透過餐桌上的交流來維繫關係、交換資訊,甚至建立更緊密的聯繫。

1. 中午吃得快,晚上吃得好
許多人在工作日的中午選擇快速解決一餐,講求效率,甚至有時會在辦公桌前解決午餐。而到了晚上或是假日,才會特意選擇較好的餐廳,享受美食與放鬆的時光。這樣的習慣反映了忙碌的生活節奏,也顯示了人們對於「吃飯」在不同時間點的期待。

2. 新餐廳與熟悉味道的取捨
當有新開的餐廳時,許多人會興致勃勃地去嘗試,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回到自己熟悉的口味與餐廳。畢竟,熟悉的味道不僅讓人安心,還代表了某種穩定感,尤其是在變動快速的城市中,能有一間「老地方」可以去,總是一件令人感到舒心的事。

3. 請客的選擇——桌菜最方便
當要請客時,多數人會選擇桌菜,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品嚐到多種菜色,更能讓大家一起分享,增進彼此的交流與感情。無論是家庭聚會、朋友聚餐,還是商務應酬,桌菜都提供了一個舒適且適合對話的環境。

總的來說,在香港與中國,吃飯不只是單純的進食行為,更是一種文化、一種社交方式,體現了人們對於美食與人際關係的重視。

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

從茶餐廳到燒味店——香港人的餐桌對話

你最近有沒有發現什麼新的好餐廳?

你覺得這家餐廳的性價比如何?

你通常習慣點哪些菜?




在香港,吃飯不僅是填飽肚子,更是一種社交活動,許多話題都是圍繞著食物展開。首先,討論去哪裡吃飯是最常見的開場白,大家會根據地點、價格和口味來做選擇。其次,性價比是香港人最在意的點之一,食物好不好吃、份量足不足、價格是否合理,都是評判標準。而當餐點上桌後,話題自然會轉向點菜習慣,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料理,也會根據季節和心情來決定當天的選擇。這些餐桌對話,不僅展現了香港人對美食的講究,也體現了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。

有時候吃飯的時候,話題自然會圍繞在最近吃過的餐廳,特別是香港這樣一個美食之都,新的餐廳不斷開張,也有許多隱藏版的小店值得探索。大家會分享最近發現的好餐廳,無論是傳統港式茶餐廳、新開的異國料理,還是一些具有創意的特色餐廳。有些人可能會推薦某家店的特定菜色,像是「那家燒鵝真的很脆皮多汁!」或者「他們的蛋撻比一般的酥皮更香!」,這樣的話題不僅能讓大家交換資訊,也會增加下次聚餐的選擇。當然,也有可能談到哪家店讓人失望,例如「本來很期待,結果服務態度不太好」之類的經驗分享,讓其他人知道哪些地方值得去,哪些需要避開。這類對話不僅讓人對美食保持新鮮感,也能加深彼此的交流,甚至有時候還會因此決定下一頓飯要去哪裡吃。

在香港,吃飯不只是品嚐美食,性價比也是人們非常關心的話題。由於香港的消費水平較高,許多上班族和朋友在吃飯時,都會討論這家店「值不值得」。如果食物美味、分量足夠,價格又合理,大家就會覺得這家餐廳「好抵食」,願意再來光顧。但如果食物一般,價格卻偏高,可能就會聽到「不值得,這個價錢去某某店吃更好」的評價。

除了食物本身,環境和服務也是衡量性價比的重要標準。如果餐廳氣氛好、座位寬敞、服務態度友善,就算價格稍微高一些,許多人還是願意接受。但若是店內擁擠、需要等位很久,甚至服務態度不好,那就算食物不錯,大家還是會覺得「不划算」。這樣的討論,讓人們能夠精準挑選最適合自己口味和預算的餐廳,並且避免踩雷。

在香港,餐廳選擇多樣化,從茶餐廳、燒味店、粵菜館到異國料理,應有盡有。因此,每個人吃飯時的點餐習慣也不同。有些人偏愛傳統的「碟頭飯」,像是叉燒飯、燒鴨飯、滑蛋牛肉飯,方便快捷又有飽足感;也有人喜歡點一些小菜搭配白飯,享受不同風味的組合,例如蒸魚、豆腐煲、時蔬等,吃起來更有家庭的感覺。

對於愛吃麵食的人來說,香港的撈麵、湯麵選擇豐富,雲吞麵、牛腩麵、魚蛋河粉都是熱門選項。而如果是在茶餐廳用餐,許多人會點「餐蛋治」配奶茶,或者乾炒牛河等經典港式料理。有些人則喜歡試試異國料理,比如日式拉麵、韓式部隊鍋、東南亞海南雞飯等,增添不同的口味體驗。

此外,點菜習慣也和天氣有關。天氣炎熱時,清淡的粥品或涼拌小菜會更受歡迎,而到了冬天,熱騰騰的煲仔飯、火鍋、燉湯等就成了首選。這些討論反映了香港人對於美食的熱愛,也讓吃飯變成一種充滿樂趣的交流活動。

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

日本人的餐桌話題:從異國風味到日常飲食習慣

1. 最近有吃到什麼特別的料理嗎?

2. 你平常的飲食習慣是什麼?

3. 有沒有推薦的餐廳或料理?




日本人在用餐時,常會聊到近期吃到的特別料理,尤其是異國美食。南洋料理就是一個常見的話題,因為它的酸辣風味與日式料理截然不同。像是南洋咖哩與日式咖哩的差異,會讓人印象深刻。這類話題不僅能交流各自的飲食經驗,也可能讓大家發現新的餐廳,甚至引發下一次的聚餐計畫。

日本人講求飲食均衡,經常會關心彼此的飲食習慣。例如,主食是米飯還是麵類?多久吃一次油炸類?這不僅是對健康的關注,也能反映生活方式。有些人可能習慣每天吃米飯,而有些人則喜歡變換主食。討論這些細節,有助於增進彼此的了解,甚至發現新的飲食靈感。

吃飯時互相推薦餐廳是很自然的話題,但前提是個人口味與預算相符。有些人偏好平價、吃得飽的餐廳,而有些人則喜歡精緻、高級的美食。因此,推薦時通常會考量對方的需求。例如,對於習慣吃平價且份量足夠的人,推薦的餐廳會以CP值為主,而非高檔餐廳。這樣的交流有助於發掘適合自己口味的新選擇,也讓用餐變得更有趣。